文:北三團歐亞水獺
點上團隊精心為每位夥伴手工製作的倒流香
受訓的回憶與感動隨著香氣飄散開來。
再度踏入女童軍訓練中心,
比起第一回初體驗心裡小鹿亂撞,
更多的是緊湊的節奏所激發出來的能量
在短短一週匯集所有人的構想,編寫符合氣候變遷/綠色生活教案,除了議題陌生,更需要挑戰的是在與夥伴們半生不熟的默契之下,透過群組討論完成23分鐘的演示內容--而,這只是眾多功課中的一項任務。
每項作業都有背後代表的獨特意涵,其實我並不怕講師給的作業多,我較多的顧慮是在溝通協調中,有沒有關照每位小組夥伴們的感受,有沒有適時給予溫暖的支持?我擔心自己過多的給予,反而造成別人內心的壓力,我考量自己是不是太過突顯,因此每字每句都需要拿捏。幸好,我似乎有點多慮--同組夥伴們,總是用滿滿的真誠回應,當彼此的考量只在於盡力把任務完成,每個人都展現自己最擅長的那一面,成就美好。
我想,這就是基訓的迷人魅力。
真的很不輕鬆,但是甘願來被折磨淬鍊,帶著這樣的心情,展開第二階的課程。
蜂鳥透過團體活動,把育成會經營的抽象概念具體化:我們演戲,其實演的是自己;我們觀察,其實形成共識決議在於不斷的妥協溝通;我們牽著手解開手拉手的方程式,七嘴八舌討論如何穿越彼此身體之間的空隙,讓大家在不放手的狀況下變成一個大圓,我發現,彼此的距離又更靠近了一點,團隊的心又更凝聚了一點。
小隊團集會設計呈現的場面我並不陌生,難得的地方在於,設計育成會大人的活動挺不容易,大家玩得像個孩子一樣,參與別組活動時笑聲不斷,讓自己重溫當學生的快樂,享受著別組激盪的創意鬼點子;高蹺鴴不斷提醒我們反扣順流學習法的主題,在討論與分享中更能熟稔各項活動設計的環節,聽著聽著,也期待自己能將活動帶回自己的團隊,甚至帶回學校豐富自己的教學。
記得自己小時候過年,每年都會寫下今年的願望,條列出幾項夢想放在鄉下的書桌抽屜,隔一年再打開。
回到家,我打開自己的藏寶箱,看著自己放在紅包袋,用各種紙張寫的,給自己的信。我寫了好多好多給自己的信,我帶著感觸一封一封的讀著,直到--2001的自己寫下,「要好好珍惜自己」--我閉上雙眼,腦海中閃過好多好多深刻的畫面--我喃喃的對自己說,「好」。
小鯉魚與藍綠藻講著失落的自然,探討著水資源與糧食短缺即有可能發生在我們的世代,近一步積極的構築幸福家園的意象。當大家將自已準備的畫作重新排列組合,共創出台灣的美麗藍圖,我感動著大家的信念,就是有一群堅持又頑固的人,願意為這塊土塊奔走,願意為自己與孩子們守護這片自然付出,哪怕只影嚮一個人,只牽起一個人的手,小小舉動也有力量改變。
第二天早餐活動非常特別,提供一桌有限的食物與物品,開放分組用各種方式分配、佈置後席地享用。其實這個活動在進行期間完全是讓人一頭霧水, 但用餐後透過觀察者提問,有層次的探討每個動作、每個選擇背後所代表的價值,勾勒出全球自然資源的樣貌,發人深省--除了桌子,什麼都沒有剩下,你連結到了什麼?
萍蓬草以李偉文的「拯救荒野從荒心開始」引發共嗚,每個孩子都是獨特唯一的個體,荒野的三生教育帶領著孩子一次一次的在團集會中練習,成長為有自然環境覺知行動能力的大人。有關懷、有行動力,才能領導自己、領導他人,發揮影響力,進而關懷整個自然。萍蓬草帶著我們回想,有多久沒有跟心愛的家人「好好吃飯」了呢? 一起吃飯,從來就不是只有吃飯而已。從小開始,不論有多忙碌,我們全家人總是會一起吃飯談天說地,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再自然也不過的事情;說起來有點慚愧,曾幾何時,當自己有了家庭,自家的餐桌上最多的句子竟然是「吃快一點」! 吃完的結果真的很重要嗎? 期待著自己從今開始,能營造吃飯氣氛的那份溫暖,就如同小時候吃著媽媽拿手菜的幸福感受。
與各團歷任育成會長取經,透過影片回顧著二階訓活動,
終於,到了授證時刻。
能量水,帶著每個人的祈願心力;能量盒,承載著每個人的滿滿祝福
有別於既往的頒獎儀式,每個人席地而坐,這是基訓完成學員的獨享時間
烏頭翁別上自製領巾圈、翔鷹掛上單珠無患鍊,萍蓬草授予結訓証書,過程中三位前輩與自己一對一感性的聊著,加入親子團選擇的初心,記得完成自己的夢想清單,以及荒野帶給自己的感動
人生中有許多選擇
沒有絕對最好的選擇,只有傾聽自己心裡的聲音
記得月梅老師一階提到「當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同時會幫你開一扇窗」
如果這扇窗是能喚醒自己,找到自己發揮的場域
那我願這扇窗能如明鏡清亮
減去複雜繁瑣的裝飾,真實的看見歸屬
謝謝每位北育七基的夥伴
因為彼此,成就緣滿
#感謝家人的支持是心靈後盾
#感謝強大北三探親團帶來的關心與美味
#北育7基花叢小隊
#再度連續2天不知為何5點起床
#翔鷹的情書與夥伴的能量卡讓人好感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