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桃一團含羞草
2023/3/4~5
明明是假日,鬧鐘卻催促著我起床,因為今天是我「重生」的日子,重新回到當初的感動,做個蜂之王國的(瘋)蜂孩子。🐝
地點:宛如座小森林的美麗國小(雙溪國小)
背景音樂:地表最強的孩子王
(校長、值星官、講師、行政、事務、導引員們、攝影官.....工作人員人數超過學員人數的工作人員😱)
旁白:好不容易解開了謎題,你卻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_______,你不可置信地看著自己的爪子(翅膀和腳),正在納悶發生了什麼事,卻看到身邊圍繞著你的「同類」..........
北蜂23基,正式拉開序幕~~
破冰儀式🧊
模仿獨居蜂--獨自解謎,搖身變辛勤的蜜蜂,發揮團隊同心精神,解開最困難的第三道迷題,夥伴間的破冰儀式也順利完成。
如何喚起大家的注意力呢?🥸
有請帥氣的地球(球長)🌍為迷茫的小蜂們說說荒野的故事吧,跟著荒野精彩故事的高潮迭起,小蜂們的腦袋也跟著情節上下飛舞運轉,葡萄糖🍬瞬間消耗過多,肚子已經飢腸轆轆,紛紛起身覓食,
此時值星官口中唱唸著謝飯詞,提醒小蜂們要感謝所擁有的一切並非理所當然,同時也需要小蜂腦力激盪,發揮創意和想像,創造專屬青蛙🐸小隊的謝飯詞。
辛勤忙碌是蜜蜂的特性,飯後休息不是我們的習慣,持續上課,才是我們的命運,哈哈~~「感謝天,感謝地,
初次來到貴寶地,
遠眺山頭享沁靜,
感謝雙溪國小的場地,
感謝工人的努力,
吃飽喝足很滿意,
下午繼續再努力,
請開動~~YA!!」」
雖然課程不間斷,但講師們馴服小蜂們的功力深厚,好像擁有多啦A夢的口袋,拿出許多道具--
劇場法寶、仿自然生物的大樹生長活動、自我對話、蒙眼夜訪竹林、信任夥伴與探索小蜂內心感受的課程,五花八門不停地激發小蜂五感的感受。
動靜交錯的活動安排,讓小蜂沒時間也不願找周公先生下棋,因為小蜂還想繼續「玩」下去,好好做個「蜂」孩子。
咻~~2天一夜結束了,魔法消失,我們要變回成人類,回到真實世界,回到原來的一切?
不,有個聲音,不同以往的感受,正在我們心中埋下種子,期待它發芽~~
返家後,發現回家作業是殘酷的,平時碎碎念小孩,趕快寫作業,總覺得為什麼孩子這樣愛拖拉,
但,忽然之間,我好像明白了什麼,因為我也想逃避和放鬆一下,就是轉換心情咩~
只是孩子詞彙沒有我們多元豐富,他們還沒辦法恰如其分的表達他們的感受
(或許我們應該多鼓勵他們,試著正視自己的感覺,花些時間消化整理情緒,最後來場文字選妃遊戲,挑選符合當下感受的詞彙,清楚的表達出來,就可以減少大人與孩子間的「誤會」。)
攝影:獵戶座 |
基訓內容,宗旨於引導初生蜂的我們成為引導員蜂,了解孩子的思考模式,與之相處、行有效溝通,相伴攜手認識自然、保護環境。
但,現實是殘酷的
成人腦袋的框架,讓我們在表述事情時,總忽略孩子的經驗值指數偏低。
孩子所接受到的訊息量,如同蜘蛛網上的結網點相較成人,是少之又少,點與點之間關係也未串聯完整,怎們懂得大人腦中的蜘蛛網結構模式?用著大人思考模式和孩子溝通,就像用台灣手機在國外上網,卻忘記打開國際漫遊般,氣得七竅生煙,變成BBQ蜂,哈哈
這兩天,我玩得好開心,彷彿回到最喜歡的學生時光,玩耍是我的責任,再當一次孩子王的感覺真得好開心。
謝謝荒野,
謝謝 北蜂23基所有工作人員、
謝謝 雙溪國小,
謝謝 老天爺賜給我們陽光溫暖的天氣,
最感謝和我一起玩耍的「蜂」孩子們。
#荒野擅長等待
#無瘋不成蜂
#不是能者多勞而是勞者才會多能
#童年只有一次
#中年也只有一次
#完美不需要比較
北蜂23基訓,結訓!
恭喜自己完成第一個基訓(希望不是最後一個)
兩周前,我化身成蜂之王國的小蜂,採集到許多珍貴的花蜜(所需的能量與和小蜂相處的技巧),這次我有備而來,備足超大「集蜜袋」(滿心期待),好好地徜徉在花蜜田中。
孰悉的草地香中,我再度甦醒,回到蜂之王國,倒地鈴使用紙箱魔杖,變幻出團隊合作戲法,腦力激盪、實質鼓勵、互相幫忙....好多魔法訊息,爆炸我小小的腦袋,依稀記得.......
「不空泛的加油、打氣,
不針對性地指責、謾罵,
伸出真正的援手,適時地拉一把,
認真地看見對方的優點和長處」
......還有好多好多,只是,我的處理器已經快超載~~
總覺得,這些魔法似乎不只適用於團隊,也適用於家庭生活和夫妻相處之道。
謝謝倒地鈴,由淺入深的鋪陳方式,實地操作的深刻體驗、隨時調整遊戲規則的機動性,都讓深刻植入我心田
讓我印象最深刻、最生氣、心情最糾結的是小鯉魚–失落的部落這堂課, 課程中,我看到,因模糊不清的規則,觸發人類原始的野性與不滿眼神、差點失序的行為,卻也存在保有文明教育下的善良與分享給感動,甚至發展出追求更高層次的心靈滿足和信仰而欽佩。
原以為是在體會--棲地被強行掠奪的物種,它們的感受為何?但在小鯉魚和藍綠藻的提問後,又覺得怎麼做都不對,難道是在省思人類自私且貪婪地破壞環境的行為?到底他們想要表訴的是麼?
飢餓交迫的我,看到人類掠奪的殘忍畫面,心寒感直上心頭,真的很討厭這種感覺。
說真的,我很不能認同這種傳達感受的方式,太直接、很粗魯、不舒服是我的感受。
事後我追尋著記憶中的蛛絲馬跡,抽絲剝繭地想釐清小鯉魚到底想讓我們感受的是什麼?體悟什麼?我忽然發現,許多事情沒有一定的對錯是非,更沒有標準答案。
小至--人與人的相處、家庭的經營,
大到--人類與環境和自然間的共處與主宰,
其實都是立場角色的不同,沒有對錯,卻可能存在傷害或衝突,為避免失衡或減少衝突,尋求合作、共好或許是個選擇。
這次我的集蜜袋好沉重,壓著我踏出深深的鞋印,雖然少了點第一階收穫滿滿的雀躍感,但,我會學習好好思考這沉重而迫切的議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