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

關於捕捉生物製作標本的省思

文:林耀國/荒野藍鵲


有關捕捉小動物製作標本是看法兩極的議題,歧異來自當事者的視角,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不指責、不批判的闡述,將有利於彼此換位思考,讓模糊地帶變得更清透。不採摘與不捕捉是我始終如一的立場,撇開尊重生命的基本態度,通常我會從動機、必要性和影響效應三個層面來看待製作生物標本這件事。


為何需要製作生物標本?標本製作過程的學習效益為何?是否對達成活動目標具有實質助益?標本製作在生物科學領域是相當重要的一門學問,尤其在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上更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技術,很多已滅絕生物的實體標本對生物演化學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與意義。但除了極少數生物研究的研習工作坊,絕大多數的自然活動並非以養成生物科學家為目的。因此,如果製作標本只是想增加活動的吸引力、製作活動的紀念品;或只為滿足對於美麗生物的佔有欲和炫耀的虛榮心,這樣的動機我是無法認同的。



想認識動物,捕捉活體動物來製作標本是必要的學習過程嗎?有沒有其它替代方案?倘若活動帶領者不將野生動物視為活體”教具”,而是活生生的生命體時,不乏許多替代方案的,諸如多媒體視頻、圖片、模型都能達到相同的學習目的。多年前曾有朋友分享他在奧地利參加一個活動,當地專家引領他們去欣賞滿山遍野的小白花時,是跪在地上親聞花香的。「跪地聞花香」這樣的畫面是不是令人動容?那是因為他充分展現了人們對大自然的敬愛與情意。再運用想像力比較兩個畫面,一個是小朋友趴在地上好奇地睜大眼觀察一隻正在吸水的蝴蝶,另一個是小朋友面無表情地按照老師教導的步驟製作一個蝴蝶標本,然後認真思考,我們究竟真正想讓孩子學習到的是什麼?


我相信多數帶著孩子捕捉小動物來製作標本的老師本意並非要傷害自然生命,也許他就是經歷這樣的過程來認識自然生物的,是他知道的唯一方式,因為還沒找到更好認識動物的方法,或只是承襲他的老師教導他的方式,這就是影響效應。當孩子在老師的授意下帶著捕蟲網任意追捕著昆蟲,然後將捕捉到的美麗生物弄死做成標本,他將會如何看待生命?日後,他又會如何看待美麗的自然環境?腦海浮現的會不會只是利用與佔有?我們怎麼帶領孩子親近自然,孩子就學會用什麼方式看待自然的一切,多一點尊重,多一點愛,才能讓我們的未來世界變得更美麗、更祥和、更美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傾聽心中的鼓聲 :2018年荒野北區親子團聯合交接 新卸任團長的愛、勇氣與行動

文:烏頭翁  攝影:石虎  咸豐草 北四團「搖滾吧!大叔」樂團   攝影 石虎 「只有一次彩排機會喔!等一下換別人排練」 「紅布條下緣的黃色穗條遮到投影了!」 「麻煩你幫忙再調整一下!」 夥伴主動跳出來幫忙。 2018年荒野北區親子團聯合交接典禮就要開始了!但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