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蜘蛛小隊 桃二團 白頭鶴
基訓結束至今,轉眼已近兩個月。在週週荒野充實緊湊的日常節奏中,終於偷得片刻清閒,讓自己靜下心來,梳理基訓期間的歷程所感。
腦中不禁浮現青蛙小隊北五雨傘節心得中的一句話:「沉澱了將近兩週的心得(而我是將近兩個月),還會有餘溫嗎?」對我而言,沉澱雖長,但我與雨傘節有著相同且堅定的回答:「Yes!」
在參與北蜂24基的同時,因與紅蜻蜓皆懷抱對自然的熱愛,我們於今年4月同時報名了桃17解(荒野桃園第十七期解說員培訓班),這是一項融合自然生態知識與環境解說教育的綜合性課程,為期約四個月,課程安排集中於每週五晚間與週六進行培訓。(受訓學員中有多達半數是親子團成員,所以能明白為何我會說我週週荒野了吧~~^ ^~~。當然,課程在與北蜂24基撞期的2個週六,我皆毫不猶豫地仍以北蜂24基為優先—想必蒲公英校長若看到這裡,應該有默默感動到對吧!)直至上週順利完成桃17解的期末結訓,終得以稍稍從緊湊的步伐中抽身,靜下心來,好好回望這段在北蜂24基的歷程,也才真正有空,把這份學習的感受,整理成文字。
再借用雨傘節心得中的一段話:「很多人問我?你都已經受過三十進了,為什麼還要來?」雖然我還沒參加過進階訓,但也曾歷經蟻基的洗禮,因此也常被問到:「你不是已經受過蟻基了,為什麼還要再來?」
其實,答案早在北蜂24基第一天,蒲公英校長就點破了,那是一種很單純卻又很深刻的原因:因為我喜歡這樣的環境,一個充滿正向能量、彼此支持鼓勵的場域,也因這份感動,讓人回想回來,願意再多待一點,再多學一些。
當然,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理由,也是與雨傘節相同,我也曾聽前輩們說過:「伴隨著孩子一路成長升團,就該跟著他們一起去上相對應的基訓歷程。」(雨傘節的心得實在是太有共鳴了,不知不覺我竟一再引用,謝謝雨傘節)
基訓,似乎總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魔力,那不是強制的號召,也不是外在的規範,而是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牽引,讓人一次次走進、一次次感動。這樣的魔力,不在話語中,而在一個個真實經歷中不斷呈現。
我母團便曾發生過這樣的故事:
有位夥伴在完成一階基訓後,帶著滿腔感動與收穫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對另一半說道:「雖然我不能透露基訓的內容,但我真的很想讓你知道,基訓帶給我很多感動,你一定也要去參加一下基訓。」然而,對方卻冷冷回應了一句:「你又被洗腦了嗎?」誰也沒料到,隔年輪到這位另一半去參加基訓,回家後反倒主動說:「我好像有點明白你去年的感覺了,因為我也被洗腦了,但,是被洗腦的很開心,也很有收穫,更是有成就感。」
還有一位夥伴,原本早已下定決心,在參加完當年度活動後便不再留團,卻沒想到,在經歷了基訓的洗禮後,他毅然決然做出改變,不僅僅仍與夥伴繼續走下去,還承擔了再次一年度的團會長一職。這份轉變,是一份源自內在的感動,悄悄轉化為願意承擔的行動。
您說,這樣的基訓魔力,是否更讓人驚訝,也更令人動容?
究竟,基訓真的如前面述故事所述,是被「洗腦」了嗎?這或許只有真正走過基訓旅程的人,才能深刻體會,那種所謂的「洗腦」,不是迷失,而是一種甘之如飴的感染力,是開心的、是充實的,更是充滿正向能量的轉化過程。
我的母團中,有桃二阿木之稱的【幻日】曾在參與鷹五基後如此形容:「參加基訓對我來說是個充電之旅。」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她在那段旅程中所獲得的能量與滋養;而黑熊小隊北一青蘋果也在心得中寫下:「結束這次基訓,我的心是滿的。」這種充實感,不是強迫灌輸的什麼思想,而是一種在團體氛圍中,被熱情點燃、被理念共鳴、被感動觸動的歷程,經歷過的人,自會懂得其中的可貴與餘韻。
蝙蝠小隊北二芭樂在心得中曾提到:「我對夜間部的同學說:我今天充滿期待,要去受訓。」這句話簡單卻誠懇,卻也是我此次參加基訓前一樣期待的心情。會決定再次參與基訓,除了因為喜歡這樣正向、充滿能量的氛圍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我熱愛聆聽演講】。課程中的講師,無一不是經驗深厚、言之有物的導引員。
對我來說,聆聽一場精彩的演講,就好比閱讀一本好書,甚至比閱讀更具臨場感與感染力。講者的語氣、神情與經驗,能在短時間內引發深刻共鳴,為人心注入正向的能量與清晰的願景,就像是被完整充電般,讓人振奮,也更願意前行。
在外界,這樣的演講往往需要高額費用才能參與,但在基訓中,卻一堂接著一堂,場場都是動人心弦的分享與啟發,更令人感動的是,這些講師並不是為了個人利益而來,而是因為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為了孩子】。而這背後,也正展現了荒野所珍視的核心價值:共學、共享、共好。
最後,借用我們蜘蛛小隊北一鹿角蕨在心得中最後的一句話,作為我這次基訓旅程的總結:「沒參加過基訓的人,等於白參加親子團。」這句話或許聽來或許直白,卻道出了許多走過基訓歷程者心中最深的體會。唯有真正踏入其中,經歷過這氛圍的歷程,才能真正明白這句話背後的份量與真實。
北蜂24基心得
蜘蛛小隊 桃二 白頭鶴
2025/08/02